SPSSAU提供常见的七种分布可视化展示及对应p 值计算原理呈现等,分别包括:正态分布、F 分布、t 分布、卡方分布、二项分布、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,以满足科研、教育、质量控制等领域的教学需求。
SPSSAU提供七种常见分布的p 值计算或转换(统计量转换成p 值,或者p 值转换统计量),并且可视化呈现p 值。具体说明如下:
正态分布(Normal Distribution)
z 值转p 值计算:根据标准化z 值和检验类型(单侧/双侧)计算对应的p 值
p 值转z 值计算:根据给定的p 值和检验类型反推对应的z 值
应用场景:假设检验、置信区间计算、质量控制等
F分布(F Distribution)
F 值转p 值计算:根据F 统计量和两个自由度(df1, df2)计算p 值
p 值转F 值计算:根据p 值和两个自由度反推临界F 值
应用场景:方差分析(ANOVA)、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等
t分布(t Distribution)
t 值转p 值计算:根据t 统计量、自由度和检验类型计算p 值
p 值转t 值计算:根据p 值、自由度和检验类型反推临界t 值
应用场景:小样本假设检验、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等
卡方分布(Chi-square Distribution)
卡方值转p 值计算:根据卡方统计量和自由度计算p 值
p 值转卡方值计算:根据p 值和自由度反推临界卡方值
应用场景:拟合优度检验、独立性检验、方差检验等
二项分布(Binomial Distribution)
成功次数转p 值计算:根据成功次数、试验次数和成功概率计算累积概率
p 值转成功次数计算:根据累积概率、试验次数和成功概率反推临界成功次数
应用场景:质量检验、医学试验、市场调研等
泊松分布(Poisson Distribution)
事件次数转p 值计算:根据事件发生次数和平均发生率计算累积概率
p 值转事件次数计算:根据累积概率和平均发生率反推临界事件次数
应用场景:稀有事件建模、排队论、可靠性分析等
负二项分布(Negative Binomial Distribution)
试验次数转p 值计算:根据试验次数、目标成功次数和成功概率计算累积概率
p 值转试验次数计算:根据累积概率、目标成功次数和成功概率反推临界试验次数
应用场景:质量控制中的抽样检验、生物统计、保险理赔等
通过SPSSAU统计控制模块,可进入统计图,默认是正态分布图,下述:
图中展示正态分布图涉及的几项参数,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差,当涉及到p 值计算时,其还需要设置双侧/单侧检验,以及结合标准化z 值,可计算得到p 值。比如上图中为‘双侧’,并且标准化z 值为1.96,那么图示中的左右两个红色部分加和即为p 值的可视化呈现。当然可以随意的改变标准化z 值,比如设置为1,并且为单侧,此时p 值为0.15865525393145707,如下图所示。
类似地比如:t 分布时,结合自由度为4,双侧检验和t 值等于2时,可计算得到p 值为0.116116523516816,此处p 值的计算即为比如独立t 检验、单样本t 检验、配对t 检验,也或者线性回归系数的p 值检验数学原理。
类似地比如F 分布时,比如SPSSAU中有输出F 检验为比如‘F (2,212)=3.786,p =0.024’,则意味着两个自由度分别是2和212,F 值为2.786,计算出来p 值为0.024,如下图所示(大于虚线即3.786右侧的非常小部分面积即为p 值的可视化呈现):
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,分别如下:
SPSSAU统计分布图时,其提供标准化z 值和标准化p 值的自动计算,并且在统计图中可视化呈现p 值信息,其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作为前提,因此修改平均值或者标准差时,对应的该2项值并不会有任何变化。